我欲乘风去,击楫誓中流。——(宋)张孝祥《水调歌头
他,17岁参加百色起义。虽然小个子,但身手敏捷,机智勇敢。1932年,他被派往闽西,先后两次分别打入国民党第18师164团和第10师通讯营内部,成功地策划数百国民党兵倒戈投奔红军。后调回到闽西南红军第8团,在闽西南坚持了长达三年的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。皖南事变后,新四军新的军部建在盐城,立足未稳,
春水初日映春山,飞云渡江天。正是长风送潮时,前路极天远。霜雪已吹尽,虽稍寒,好趁春华赴关山。又绿长亭柳,离别酒犹暖。无反顾,漫漫征尘入。纵颠跛流转,千里烽烟遮不住,魂梦常相牵。
《毛泽东诗词全集》第22章七律,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(1949.04)钟山风雨起苍黄,百万雄师过大江。虎踞龙盘今胜昔,天翻地覆慨而慷。宜将剩勇追穷寇,不可沽名学霸王。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。注释,钟山:南京中山门外紫金山。钟山即事王安石
《宋词选》试译(一百四十八)张孝祥《水调歌头?雪洗虏尘静》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雪洗虏尘静,风约楚云留。何人为写悲壮?吹角古城楼。湖海平生豪气,关塞如今风景,剪烛看吴钩。剩喜燃犀处,骇浪与天浮。忆当年,周与谢,富春秋。小乔初嫁,香囊未解,勋业故优游。赤壁矶头落照,肥水桥边衰草,渺渺唤人愁
南湖红船赋 文/李家宁引言:红船者,嘉兴南湖上的一艘小船也。为当年中共“一大”之会场。以一条小船而造就大党九千万,呑吐岁月近百年。曾有绝代英豪,无双国士。选址嘉禾,遂成圣地。于焉南湖烟雨,指点万里河山;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。感恩撰写《红船賦》,滾滾江涛共抚筝。长江黄河西复东,
张成之与袁雪芬□ 王晓君 今年是袁雪芬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。书家张成之女婿陈文禄发来袁雪芬、范瑞娟合演的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的视频,释曰"泰山张成之先生,1953年,与周信芳、袁雪芬同在华东戏曲研究院任领导并指导这部电影摄制……。这令我想到了张成之与袁雪芬合作的一段往事。
引言:红船者,嘉兴南湖上的一艘小船,为当年中共“一大”之会场。以一条小船而造就大党九千万,呑吐岁月近百年。曾有绝代英豪,无双国士。选址嘉禾,遂成圣地。于焉南湖烟雨,指点万里河山;“一大”蓝图,谋划千秋盛世。习主席言: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。岁逢辛丑,建党百诞,天和地应
有种记忆周家桥特意骑车重走周家桥,因在此曾读过两年书,数十年上下班又经过。满目新景看不夠,但往亊又从脑海深处不断泛起。这里的工厂真不少,有最黑的煤球厂,有最白的印染厂、织布厂,当然最白且规模又最大的莫过于国棉21厂。8000余名职工,尽管是三班倒,但下班铃声响起时,从厂门口湧出的
五思楼艺术馆名家书画藏品欣赏诗词大家 文坛泰斗级丁芒先生 四尺整书法精品 绝佳内容 丁芒 (1925~)今年以九十六岁高龄 江苏南通人。中共党员。毕业于华中建设大学。1946年参加新四军。历任独立10旅、华野12纵队、解放军第三十军及海军政治部前线记者、,《人民海军报》、《海军战士